周通回應身份爭議:蘇超強還是奧克蘭城?真相在這里
近期,前中超球員、現效力于新西蘭奧克蘭城隊的周通因一句 “已經有很多人認真問我蘇超強還是奧克蘭城強” 引發(fā)熱議。這一話題的背后,不僅折射出國內足球輿論的復雜性,更揭開了職業(yè)球員在不同聯(lián)賽環(huán)境下的生存現狀。
一、爭議起源:拉踩式對比與認知偏差
事件的導火索源于自媒體將蘇超球員 “用臉擋球” 的畫面與前國腳吳曦早年比賽鏡頭對比,試圖通過貶低老將塑造 “網紅聯(lián)賽更拼” 的人設。周通作為吳曦的前隊友,因效力于奧克蘭城隊,被卷入這場荒誕的討論。更魔幻的是,部分球迷甚至將奧克蘭城與蘇超直接對標 —— 前者是世俱杯 0-10 慘敗拜仁的半職業(yè)隊,全隊身價僅 520 萬歐元(高于中超保級隊青島海牛),門將賽后需趕回五金店上班;后者則是擁有百年歷史的歐洲主流聯(lián)賽。這種跨維度的比較,本質上是足球認知的退化。
周通在接受采訪時直言:“奧克蘭城的真實定位很清晰,我們的水平確實不如中超。但這里的比賽節(jié)奏和體能要求極高,GPS 數據顯示我的跑動距離比在中超時還要多。低水平聯(lián)賽往往需要用體能彌補技術差距。”
二、奧克蘭城的真實面貌:半職業(yè)聯(lián)賽的生存樣本
作為大洋洲霸主,奧克蘭城雖 13 次問鼎大洋洲冠軍聯(lián)賽,卻始終未能躋身職業(yè)行列。球隊主力多為兼職球員:隊長是可口可樂銷售員,主力前鋒需向雇主請假才能參加世俱杯。即便如此,周通仍在 2025 年世俱杯創(chuàng)下中國球員連續(xù)兩屆參賽的紀錄 —— 首戰(zhàn)對陣拜仁,他在 0-6 落后時替補登場,拼至抽筋仍完成多次關鍵搶斷。
“這里的訓練條件和職業(yè)保障與中超相差甚遠,但球員對足球的熱愛是純粹的。” 周通在紀錄片中透露,他加盟奧克蘭城的契機僅是與俱樂部主席的一頓咖啡交談。33 歲放棄國內穩(wěn)定收入遠渡重洋,他坦言:“與其說是踢球,不如說是在尋找一種生活方式。”
三、蘇超的困境:被高估的 “精神屬性”
與奧克蘭城形成對比的蘇超,近年來因自媒體炒作被賦予 “鐵血” 標簽。但周通指出,蘇超球員的 “拼搶” 本質是青訓體系的產物:“他們從小接受系統(tǒng)訓練,停球、傳球都有章法,這是職業(yè)素養(yǎng)的體現,而非所謂的‘精神屬性’。”
米兰milan官网,米兰·(milan)中国官网,米兰milan中国官网,米兰中国官方网站諷刺的是,這種過度包裝正在反噬中國足球。吳曦作為江蘇足球歷史上唯二全國冠軍的核心成員,竟因 2013 年拼至雙膝韌帶撕裂、2020 年帶傷奪冠的履歷被抹成 “不拼”,成為流量時代的犧牲品。周通對此深感無奈:“老球員們太難了,他們用職業(yè)生涯積累的經驗,卻被當成流量工具。”
四、周通的破局:從球員到足球文化傳播者
面對爭議,周通并未陷入口水戰(zhàn),而是選擇用行動破局。他發(fā)起的 “奧克蘭國際杯” 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已吸引上海申花、水原三星等亞洲勁旅參與,試圖通過賽事搭建中新足球交流橋梁。在接受北青網采訪時,他表示:“我希望讓本地孩子看到職業(yè)化俱樂部的運作模式,也讓中國青少年感受不同的足球文化。”
35 歲的周通對未來有著清晰規(guī)劃:“下屆世俱杯我可能踢不了,但希望能有更多中國球員站在這個舞臺。如果有機會,我想在奧克蘭建立一家華人職業(yè)俱樂部,就像貝克漢姆的邁阿密國際一樣。” 這種從球員到足球文化傳播者的轉型,或許才是對 “蘇超強還是奧克蘭城強” 這一偽命題的最佳回應。
結語:足球的本質不該是流量博弈
當拜仁替補席坐著身價抵整個奧克蘭城的穆西亞拉,當周通在異國他鄉(xiāng)為每一次觸球拼盡全力,這場關于聯(lián)賽水平的爭論早已偏離本質。足球的魅力,本就在于不同土壤孕育的多元生態(tài) —— 無論是蘇超的職業(yè)體系,還是奧克蘭城的草根精神,都值得尊重。而周通們的堅持,或許能讓更多人看到:真正的足球熱愛,無關聯(lián)賽等級,只關乎對夢想的執(zhí)著。